【编者按】近日,我校教务处通过学院推荐、跟踪考核、专家评选、网上公示等程序,评选出了2015年度“本科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奖”。获奖的9名老师分别是轻工学院王建,材料学院陈平,机电学院张功学,电信学院辛登科、侯勇严,化工学院李运涛、来水利,文理学院亢何、王晓琴。我们分三期记录下9名教师的风采,以便宣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实用的教学方法,传播好科大声音,汇聚科大力量,展示科大精神。
来水利,教授,50岁,198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后在咸阳轻化工材料厂工作,1995年在陕西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元月至今在化学与化工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任教,现兼任学院实验室主任。从教17年。
主讲课程:有机化学 功能高分子材料 药用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合成与表征
教学成果:获得2007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2011年和2015年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其中2011年排名第一);主持完成了校级教改项目两项,其中重点教改项目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有机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省级有机化学教学团队的建设;指导6名学生分别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和第三届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共获得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两项,在全省的参赛队中名列前茅;近年来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2011年获教书育人先锋岗;在2010年的学院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发表教改论文四篇。
鱼渔兼授 注重总结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对于有机化学这门课,相对来说容易理解,但难以记忆。经常有学生说:“书翻开我都知道,书合上我一片空白”。针对这门课的特点,我平时不仅给同学们讲授教材中的知识,更注重引导和介绍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如在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之前,我总是先进行结构分析,推测此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这样使学生能够始终抓住“结构”这根主线,将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串起来,理清了条理,避免混淆。同时,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用10多分钟时间带领同学们将上次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使他们能够抓住重点,加强记忆。我经常要求同学们,“学习时要将书从厚读薄,然后再从薄读厚”。为加强课余时间的学习交流,我还专门建立了一个有机化学学习QQ群,及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交流学习经验。”
“针对部分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不感兴趣的情况,我经常给他们介绍我的自身经历。我原来所在企业在生产皮革填充剂时,刚开始是以过硫酸钾做引发剂,采用的引发温度为75℃,2000L的反应釜投料仅有200L(包含水),但由于反应中的大量放热,经常导致物料喷出,剩余产品往往还不到100L,造成了原料的浪费,成本的增加,环境的污染,而且产品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障。后来我通过在我们学校学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相关知识,将其改成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加入了亚硫酸氢钠,在52℃就开始引发,反应开始后再开少量冷却水进行冷却,避免了物料的喷出,加大了反应釜中物料的投加量,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通过这个事例的介绍,使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