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历史沿革

化学与化工学院历史沿革及大事记

(摘自《陕西科技大学大事记》【1958-2019】)   

学校在1958年北京创办时,就设立了基础课教学机构,涵盖化学等公共基础学科;随着事业发展,学校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1997年4月 化学教研室、精细化工专业分别从基础课部、轻化工系分离,成立化学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    

一、建校初期

1958年,建校初期,学校在资金、人力、物力教学设备、场地等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但全校教职工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校精神,不等、不靠,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校的建设工作中。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建立了5个校办实习工厂和13个实验室。为适时开出实验课,教师自己配置许多市场缺少的化学试剂。

1958年12月,轻工部大力为学校调配专家、教师,其中有在事业上卓有成就、造诣很深的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高级学者、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如化学工程专家、三级工程师程铭之。

1958年8月 建校之初,成立基础课部,下设化学教研室;

1958年8月 北京轻工业学院成立化工原理教研室;

1959年4月10日,学校增设盐业化学工学专业。

1959年8月 制定了《物理化学教学大纲(草案)》、《无机化学与定性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定量分析教学大纲(草案)》;

1959年8月4日,学校完成制定了所设置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与定性分析、化学工程工艺专业等教学大纲(草案)。

1959年8月 完成《化工材料教学大纲(草案)》、《化学生产过程及设备教学大纲(草案)》;

1959年,学校建成分析、有机、物理化学等实验室。

1961年6月 建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室;

1961年6月 建成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实验室;

二、学校发展时期

1970年,化学教学机构、设备和人员随学校搬迁至陕西咸阳。

1981年基础课部由数学、物理和四大化学等组成,主任是周有志。所属实验室在1972年盖的老实验楼内。

1981年  我院招收第一届化学硕士研究生;

1983年  田家乐教授被评为“轻工业部先进工作者”和“陕西省优秀教师”;

1984年后,有机教研室老师李临生担任基础课部主任。

1985年12月 成立应用化学研究所;

1985年12月,学校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田家乐教授担任所长。田家乐曾任基础课部主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学校化学专业的主要创建人和学科带头人)、分析测试中心等。

1986年12月24日,学校南区(咸阳)化工实验楼正式完工交付使用,即南区西二楼(四层工字布局)。

1986年12月,学校办学规模由原来5系1部及应用化学等8个专业发展为6系1部17个专业。

1987年2月6日,陕西省化学学会有机化学讨论会在学校召开。

1988年3月5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田家乐教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0年 5月  田家乐教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次年被国务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9月10日,沈良骥教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

1991年10月10日,徐学成、杨宗邃、周凤文、杨建洲承担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恶唑烷鞣剂的研究”、“改性恶唑烷DOX型合成鞣剂的研究”项目均通过轻工业部的技术鉴定。

1991年11月 物理化学教研室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工会陕西省委员会评为教书育人先进集体;

1992年5月15日,沈一丁副教授1992年荣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2年12月12日,学校《物理化学》等八门课程被列入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重点课程。

1993年8月8日,李小瑞等人开发生产的《QY-WC羊毛净洗剂》荣获1993年常德全球星火计划成果展销洽谈会金奖。

1993年9月12日,王业安教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3年12月 沈一丁、李小瑞等获得中国轻工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4年2月  王可鉴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1994年 沈一丁荣获咸阳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首届咸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材奖,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国内首部关于皮化材料的专著《皮化材料生产的理论与实践》;

1995年 沈一丁等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咸阳市跨世纪青年带头人标兵称号;

1996年6月29日,“应用化学”学科新增列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6年12月 沈良骥、王业安、王可鉴的“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中国轻工总会1996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学院成立以来

1997年1月  陕西省教委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专家组,对化学实验室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评估为优秀;

1997年4月23日,学校设立化学工程系,由原基础课部四大化学、造纸系化工原理教研室和轻化系精细化工专业组成,开设“应用化学”、“精细化工”两个专业。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精细化工、应用化学和化工原理7个教研室及化学、化工2个实验室,承担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化学、化工方面全部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教学任务。系主任是沈一丁、副主任陈均志。

1997年6月12日,应用化学本科专业首届招生。通过国家教委“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获轻工总会表彰。

1998年3月李小瑞、李仲瑾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分子科学实验方法》;

1998年5月沈良骥被陕西省教育厅聘为教学督导;

1999年7月有机化学实验室杜经武同志被陕西省教委评为“陕西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

1998年8月沈一丁教授等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高等学校轻工专业“九五”规划教材《精细化工导论》;

1998年12月国家轻工业局批准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999年1月沈一丁教授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国内首部关于造纸化学品的专著《造纸化学品的制备和作用机理》,同年5月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1999年5月11日,沈一丁等四位教授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1999年7月学院化工实验室被陕西省教委评为“陕西省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

1999年9月应用化学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2000年5月在陕西省化学会第10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沈一丁、陈均志当选为省化学会理事,沈一丁当选为常务理事、兼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百勤任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仲谨任无机化学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

2000年8月,沈一丁、张美云、杨建洲、张光华、刘书钗、陈均志、王志杰共同完成的“造纸用高效中性施胶剂、增干强剂、助留助滤剂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研究成果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奖。

2000年10月杨百勤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2001年5月陕西省化学会物理化学年会及科学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2002年3月5日学院化学工程系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等本科专业。院长为陈均志。

2002年4月29日,张光华被咸阳市委组织部等单位授予“咸阳市第五届科技人才”,被共青团咸阳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2002年11月19日,学校新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本科专业。

2002年11月 增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次年9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首届招生56人;

2002年12月 沈一丁教授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2003年3月沈一丁、李小瑞教授等获2002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03年8月 增列“有机化学”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4年3月 沈一丁教授、李仲谨教授被聘为学校首批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4年  沈一丁教授等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高等学校专业教材《轻化工助剂》,在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硅酸盐工业丛书之一《陶瓷添加剂》;

2004年8月6日,李小瑞教授负责的课题“有机化学”(本科)、被评为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精品课程。

2004年11月1日,陕西省科技厅评审同意我校建设“陕西省轻工业助剂重点实验室” (2008年9月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通过并挂牌运行)。沈一丁教授担任重点实验主任;

2004年12月沈一丁教授被聘请为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

2005年1月张光华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水处理化学品》;

2005年5月财政部检查团来学校检查“中省共建基础实验室建设项目——化学工程基础实验室”建设执行情况;

2005年8月  参加陕西省首届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我校参赛选手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2005年10月26日,学校新增“化学”等三个本科专业。

2006年1月,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化学获批硕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 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成为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2006年3月2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材料物理与化学”、“应用化学”两个学科新增列为博士授权点。

2006年7月24日,学校“应用化学”专业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2006年10月 增设“化学”本科专业。次年9月,化学本科专业首届招生60人;

2006年11月 沈一丁教授被评为中国表面活性剂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7年,化学专业开始招生。

2007年李小瑞教授的“基于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创新能力培养”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6月陕西省化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第二次常务理事会在陕西科技大学召开;

2007年6月张光华教授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表面活性剂在造纸中应用技术》;

2007年7月“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陈均志教授的化工原理课程获陕西省精品课程。

2007年9月,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我院化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科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12月 李小瑞教授等人的“基于有机化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创新能力培养”获得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年12月 沈一丁教授荣获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工会颁发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称号;

2007年12月 陕西省化学会2007年青年论文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2008年1月 沈一丁教授等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8年8月“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经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验收通过;

2008年8月,李小瑞教授主讲的有机化学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08年9月 应用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专业;

2008年9月,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实验室被教育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2011年11月通过教育部组织专家验收正式挂牌运行)。

2008年9-11月,应用化学获批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专业。

2008年12月,应用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获批以项目建设的形式下达,建设经费90万元)。

2009年,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批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

2009年4月 沈一丁教授被选为中国油田化学品协会副理事长;

2010年沈一丁教授被聘请为《中国造纸》杂志社编辑委员会委员,获陕西省专利奖二等奖,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发明奖三等奖,被聘请为陕西省第三届学位委员会委员;

2010年7月 李运涛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无机及分析化学》;

2010年11月,化学工程与技术获批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 同时,获批化学工艺、化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1年,石油工程专业开始招生。2011年3月,沈一丁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1年8月 李运涛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2011年8月 我校举办陕西省第四届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

2011年8月 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通过陕西省科技厅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11年9月 石油工程专业开始招生,首届招生60人;

2011年10月 沈一丁教授指导的王海花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10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2011年11月 “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教育部验收通过;

2012年6月,王景平副教授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发表一篇SCI高被引论文。

2012年8月29日,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获批。

2012年 沈一丁教授被聘请为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和《精细化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2年9月 学院荣获2012年“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2年9月 沈一丁教授被聘请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第六届科技图书编审委员会委员;

2012年9月,我院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10月 自主设置并获批“功能高分子化学与技术”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点;

2012年10月 郭睿、安秋凤教授分别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和三等奖;

2012年,获批功能高分子化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2年,郭睿、安秋凤教授分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和三等奖。

2012年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第26位,百分位38.6%。

2013年1月 王海花副教授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

2013年2月 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排名第26位,百分位38.6%;

2013年3月 安秋凤教授和郭睿教授分别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2013年7月 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通过陕西省科技厅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13年11月,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2013年12月 沈一丁教授指导的赖小娟博士学位论文获得2013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2013年,沈一丁教授当选教育部化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14年,张光华教授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

2014年6月 首届陕西省高校化学视频大赛,化学专业代表队参赛作品《塑料袋的自述》获得三等奖;

2014年7月,李小瑞教授主讲的有机化学获批陕西省省级升级改造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4年9月 张光华教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师”;

2014年9月 设置应用化学教改班;

2015年1月 费贵强副教授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

2015年6月,李运涛教授主讲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获批陕西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5年7月 李小瑞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辅导(第二版)》;

2015年7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获批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化学教学团队”获准陕西省教学团队,“轻化工助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准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2015年10月 张金的微课《手性与手性分子》获得“陕西省首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2015年,张敏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5年,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教学项目立项取得重大突破。“无机及分析化学”获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化学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轻化工助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

2016年2月 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通过陕西省科技厅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16年5月 校长姚书志与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周友平教授签订特聘教授聘任协议;

2016年6月,我院党委被陕西省委高教工委授予“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6年7月 步怀天教授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

2016年9月 杨秀芳教授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6年10月 李小瑞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

2016年10月 安秋凤教授获“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2016年,我院安秋凤教授获得“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称号。      

2016年,杨秀芳教授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6年,在学校人才引进政策的驱动下,我院先后引进博士14人,其中青年拔尖人才5人,高水平博士6人,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1名,具有留学或海(境)外学习工作经历的4人。    

2017年3月 刘淑玲教授发表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科研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2017年3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7年3月 校长姚书志与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刘昭铁教授签订特聘教授聘任协议;

2017年4月 郭睿、安秋凤教授分别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7年5月 师永民教授荣获2016年陕西省“百人计划”项目;

2017年5月 周友平教授、姚团利教授、殷政副教授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

2017年7月 “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7年8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首次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化工设计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西北赛区一等奖1项;

2017年8月17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公布,我院共计获批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量创历史新高。

2017年9月 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点首次招收留学博士生1人;

2017年10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应用化学专业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

2017年11月 赖小娟副教授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 曹丽慧副教授入选“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2017年12月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30%,列入B档学科;

2017年,我院郭睿、安秋凤教授分别荣获2016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王海花教授荣获2017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7年,我院曹丽慧、何珍红两名青年教师入选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      

2017年,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7年,陕西普通高校“一流专业”项目申报工作中,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入选“一流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得省级建设项目,应用化学专业获得省级培育项目。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前30%,列入B档学科。      

2017年,我院“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017年12月8日,我院辅导员臧晓辉以总分第2名的成绩荣获校第六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段文健获优秀奖。

2017年12月22日,我院李小瑞教授主编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学习与考研辅导(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获得2017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一等奖。

2017年,我院赖小娟教授入选2018年“陕西省科技新星”。
 2017年,我院大学生在各项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持续发力,成果喜人。斩获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赛区一等奖1项;第12届全国环境友好科技竞赛创业类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石油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三等奖1项;第十一届 “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四届陕西省高校化学视频大赛三等奖2项;三名学生分别获得陕西省第七届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一、二、三等奖。

2018年2月 马养民教授主持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工科化学343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年4月 王海花教授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2018年5月 沈一丁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王磊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开发二等奖;

2018年5月 陕西省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重点实验室;

2018年5月 首次参加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

2018年6月 费贵强教授获批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团队”;

2018年6月,我院通过优秀校友座谈会、校友论坛等形式,与返校校友共叙师生情、化工情,共祝我校甲子华诞。

2018年7月 设立首个院士工作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韩布兴院士工作室”;

2018年9月 李小瑞教授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第二版)》;

2018年9月 学院荣获2018年“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 何珍红副教授入选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

2018年12月 2015届张斐斐、2016届王晨和贾玮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18年,我院与多家上市公司建立实践教育合作基地。

2018年,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均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受理。

2018年,我院纵向项目立项39项;横向项目立项28项,科研到位经费创历史新高。

2018年,我院师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获得全国“互联网+”大赛省级铜奖2项、校级奖13项;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能源化工创新创业大赛国家三等奖1项;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国家二等奖1项。  

2018年,我院团委荣获“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志愿服务项目首次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全国银奖;社会实践团队获得“省级优秀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2019年1月 陕西省天然产物稳定同位素组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9年1月 第七届国际生物圈稳定同位素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19年2月 马忠雷副教授在《NanoScale》发表的科研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2019年4月 张光华教授、李祥教授分别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赖小娟教授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19年4月 学院本科生考研升学率突破30%;

2019年5月 陕西省应用化学年会在我校召开;

2019年8月 我院入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9年9月 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学科是我校第二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是省属高校第二个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

2019年9月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化学驱机理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019年9月 殷政副教授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发表的科研论文同时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

2019年9月 第十一届国际超临界流体学术会议—超级绿色2019在我校召开;

2019年9月 我院大学生获全国化工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及西北赛区三等奖1项;

2019年10月 王舒婷、张杨分别获得辅导员技能大赛校级二等奖、三等奖,同时入选2019年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

2019年11月 黄文欢在《Inorganic Chemistry》发表的科研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2019年11月 我院获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轻化工助剂重点实验室”

2019年12月 2016届应用化学专业马永杰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

2019年12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同时获批国家一流专业;

2020年2月,青年教师殷政获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

2020年2月,我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2020年3月,我院获评2019年度陕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2020年,南江入选陕西高校第四批“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张金荣获陕西省第三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

2020年,马忠雷入选英国皇家化学2019Top1%高被引中国作者;

2020年9月,马养民教授荣获陕西省2020年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与西安凯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

2020年10月,化学专业入选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2020年,张光华教授主讲《应用化学导论》获批国家一流课程《应用化学导论》获批国家一流课程;

2020年,李小瑞、李运涛老师主编的教材分别获得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

2021年10月,我院牛玉华教师指导的“苹果面膜”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2022年,化学学科ESI进入全球前5‰;

2022年5月,我院教师赵艳娜获得第四届陕西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2022年7月,我院化学工程、化学两个学科同时入选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 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

2022年9月,院教师赵艳娜申报的《有机化学》获第二届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二等奖;

2022年,获批建设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腐植酸农业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先端性能材料与高分子重点实验室;获批陕西省“111”外专引智基地——精细化工先进技术学科引智基地;

2022年,我院教师张杨获评第六届陕西省“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

2022年,我院教师赵钢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三等奖;

2022年, 我院教师李帅荣获陕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

2022年10月,我院学生团队获得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西北赛区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的佳绩;

2023年3月,我院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陕西省教育厅2022年度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23年6月,我院教师赵钢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2023年8月,我院教师杨雨豪获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2023年9月,我院学子在化工学院在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

2023年9月,我院代表队在第九届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评“优秀团队奖”;

2023年9月,我院学生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3项,以及西北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1项的佳绩;

2023年10月,我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2023年中国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最新排名中名列第22名,进入前10%的行列,并荣获中国一流学科的殊荣;

2023年12月,我院教师陶秀娟荣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设计之星奖;

2023年,我院教师张杨荣获第九届陕西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案例一等奖;

2023年,我院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双双入选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

2023年,我院化学学科稳步进入ESI全球排名前4‰;

2024年3月,我院申报的《物理化学》和《乙烯高压气相催化聚合及单体循环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2024年5月,学院高材系教工党支部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党委在第二批党建“双创”中获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