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具备化学化工基础、化工技术、化工过程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自我提升能力和安全、环保意识,在精细化工、轻化工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同时能在能源化工、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运营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锻炼,能够达到的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并积极服务行业与社会,在本单位中起到中坚力量作用。
培养目标2:具备熟练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和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以及对设备改造升级的工程能力,能对化工领域尤其是精细化工行业的复杂工程项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3: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及动态,能够独立或参与从事化学品的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发展规划制定、生产及经营管理。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具备竞争意识、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培养标准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应用于化工过程中复杂问题的求解、建模、分析与方案比较。
1.1 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复杂化工过程问题进行表述。
1.2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化工的基本原理用于复杂化工过程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并求解。
1.3 能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用于复杂化工过程问题的推演和分析。
1.4 能将工程基础和化学化工相关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比较与结合,优选复杂化工过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 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结合文献,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特别是精细化工、轻化工领域相关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将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化学化工基础知识,识别和判断复杂化工问题中的关键环节。
2.2 能够运用化工基础知识及数学模型正确表达工艺和分离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
2.3 能够针对精细化工、轻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通过实验和文献研究,提供多种解决方案。
2.4 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化工专业相关知识,并结合文献,分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证实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复杂化学工程和产品设计问题,设计满足特定要求的化工单元、工艺流程和精细化工产品,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化学品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影响化工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因素。
3.2 能够针对化学品设计和生产的需求,完成化工过程输送、反应、分离等相关单元及设备的设计。
3.3 能够针对化学品设计和生产的需求,设计开发化工单元及工艺流程,采用图纸、设计说明书等形式呈现设计结果,体现创新意识。
3.4 能够在化工单元、工艺流程和化学品的开发与设计中综合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并进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特别是精细化工、轻化工领域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备实验设计、实验实施、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的能力,并综合相关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结合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特别是精细化工、轻化工领域。
4.2 能够基于化工专业理论,根据具体的化学化工过程,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和工艺流程。
4.3 能设计、选用、搭建实验装置,采用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安全地开展实验。
4.4 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学品的开发与生产等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理解常用现代仪器、制图工具和化工专业模拟软件使用原理,掌握信息检索工具、专业数据库和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化工制图软件和工艺流程模拟相关软件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工艺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等。
5.3 能够针对具体的化工过程和化工产品设计,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化工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了解化工生产、设计、研发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基于专业知识,能够对工程实施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化学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6.2 能识别和分析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6.3 能客观评价化工生产和产品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正确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建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客观评估化工设计与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三废”处理方案和生产安全防范措施等对人类和环境社会造成损害的隐患。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化工实践中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理解和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意义及其影响,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素养。
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 能够理解化工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化工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并理解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
9.1 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2 具备任务分解、计划安排和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10 沟通:能够熟练运用化工专业术语就复杂化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化工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同行和社会的质疑,并理解与业界同行和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在化工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
11.1 理解和掌握化工项目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及方法。
11.2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化工产品的开发、工艺设计和流程优化等过程。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认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培养目标与培养标准关系: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