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全国,培养适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掌握化石与可再生能源生产、高效清洁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新能源领域等行业从事化工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开发、过程设计、化工用能评价、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学术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锻炼,能够达到的以下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并积极服务行业与社会,在本单位中起到中坚力量作用。
培养目标2:具备熟练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和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以及对设备改造升级的工程能力,能对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精细化工行业的复杂工程项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3: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及动态,能够独立或参与从事化学品的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发展规划制定、生产及经营管理。
培养目标4: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具备竞争意识、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培养标准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等应用于解决复杂的能源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
1.1 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复杂能源化工问题进行表述。
1.2 能够针对具体的能源化工过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求解。
1.3 能将专业知识及数学模型用于复杂能源化工过程问题的推演和分析。
1.4 能利用专业知识,通过模型的比较与结合,优选能源化工问题的解决方案。
2. 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有能力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的能源化学工程问题。
2.1 掌握能源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围绕某一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对待一项新的工作或产品,能够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完善和优化。
2.2 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和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相关知识,并通过收集、查阅资料,提高分析资料相互关系的能力,能够对生产工程提出较优的解决方案,能够确定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技术、工艺和方法。
2.3 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相关专业知识,并结合文献,分析复杂工程问题,证实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工艺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出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在能源化工设备、工艺流程和相关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中综合考虑安全、环境、法律等因素。
3.2 能针对特定需求和工程问题,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提出生产过程的模拟及优化方案,体现创新意识。
3.3 能够用图纸、设计说明书等形式呈现设计结果,并满足相应的技术规范。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并开展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掌握基本的实验合成、分析、鉴定和测试方法,能搭建基本实验装置,安全、有效、合理地开展实验。
4.2 能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对相关生产过程和实验结果具有建模、分析、解释和鉴定的能力,获得有效结论。
4.3 基于专业理论,能筛选正确的实验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活动。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的能源化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理解常用现代仪器、制图工具和能源化工专业模拟软件使用原理,掌握信息检索工具、专业数据库和模拟软件的使用方法。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能源化工制图软件和工艺流程模拟相关软件进行化工过程设计、工艺流程优化和设备选型等。
5.3 能够针对具体的能源化工过程和能源化工产品设计,借助信息检索工具和能源化工专业模拟软件,模拟和预测化工专业问题,并理解其局限性。
6. 社会责任:能够基于能源化学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所涉及的实践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能源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企业HSE管理体系。
6.2 能识别和分析能源化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
6.3 能客观评价能源化工生产和产品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的能源化工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知晓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理解能源化工生产活动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客观评估能源化工设计与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三废”处理方案和生产安全防范措施等对人类和环境社会造成损害的隐患。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能源化学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人文知识、思辨、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 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振兴民族、推动社会发展、做合格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8.3 理解能源化学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等多重角色。
9.1 具有主动与团队成员合作和协调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
9.2 具备任务分解、计划安排和组织团队成员开展工作的能力。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能源化工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的能力。
11.1 能比较熟练与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或与国外友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11.2 能够运用能源化学工程相关术语就能源化工问题与业内同行进行简单的专业及工作交流。
11.3 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术语就复杂能源化学工程问题与业内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能够撰写专业报告和文稿、陈述发言。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够认识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培养标准与培养目标关系:

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能源化学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